第566页(1 / 2)

所以说……战场上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指挥员,就必须得“狠”……对敌人狠,对自己人也狠!

我对这七十个人详细的交待了下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以及各种注意事项……这些对我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越南战场上的经历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

然后就是把政府军的军装发了下去……至于这军装是从哪里来的……这游击队中可太多人有了,许多游击队队员就是从政府军那投降过来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直到现在穿的还是政府军的军装……这一方面是因为穷,不舍得花钱买一身新衣服上战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习惯。但为了不至于识别混乱……所以就把军帽、军衔给摘了,戴上一个普通百姓常用的布帽。

接着随着我一声令下……七十名游击队队员就乘着夜色分成了七队朝不同方向潜去……

对于他们能否潜入正确的位置……我是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每一队人里都有一、两个是从小就在希杰奥山谷长大的,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颗石头、每一寸土地。

对于他们能否骗得过阿富汗政府军……我同样也不担心,因为每一队人里都有几个是由阿富汗政府军投靠过来的,不仅如此……我们还从混在政府军的内线那知道了阿富汗政府军的口令和番号……

要知道苏联军队与阿富汗政府军也是语言不通的,所以他们对阿富汗政府军的管理几乎就可以用“不闻不问”这四个字来形容,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下达一些命令让政府军去充当炮灰!

这也是许多阿富汗政府军愿意帮助游击队的原因……他娘的!好事全都轮不到政府军,坏事就一个不落……跟着你们苏联人打仗迟早得落下个死无葬身之地,反而是跟游击队搞好关系还有点好处……就像上回的德兹诺团长一样,一旦“合作”就又能不送命又能在苏联军队这边讨到好处……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啊!

也正因为这样……历史上的阿富汗战争,才会有许多阿富汗政府军与游击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这听起来也许很可笑,政府军与反对派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这却是事实,更让人啼笑皆非的还是……苏联军队明知道这一点却拿他们没办法,威逼政府军或是追究责任吗?说不定就逼着这些政府军揭杆而起了。

发展到后来……竟然都有苏军的侦察兵穿着政府军的军装进入山区侦察,因为他们知道游击队不打政府军。

一切看起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我似乎只需要坐在指挥部等着好消息了!

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还没一个小时山谷里就响起了杂乱的枪声……

“怎么回事?”我问。

我明明是告诉他们三小时后再动手的……原因是各分队路程不一,尤其是那要开赴南面山谷的……这其中必须还要搭车穿过整个山谷,然后再混进敌人营地的,三个小时能到达已经很赶了……这也是我定下三小时的原因。

“报告营长!”赵敬平回答道:“刚从哈桑那传来的消息……有一队人没忍住,急着混进政府军被发现了……没办法只得提早行动!”

闻言我不由一阵苦笑……这样的行动也有办法没忍住?不过就是让他们潜伏到附近的时候多等一些时间而已。

接着整个场面很快就失控了……其它几支潜行到位的部队一听到附近传来枪声,于是就在猜行动是不是提前了,也有的听到枪声一个紧张……也就再也顾不上什么命令,跟着也就展开了行动……于是山谷很快就热闹了起来,黑夜中到处都是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偶尔还有几声苏军在喇叭里的乱喊乱叫,似乎是想控制住局面……但那喊的是俄罗斯语,谁会买他的帐啊,所以山谷里头是越打越热闹……持续了一整夜也没有停下来。

更让我意外的是……我本以为南面的那些苏军也许会因此而提高警惕了,毕竟这中间相隔了两小时……南面的苏军有可能得到警告而事先做了准备。

但他们最终还是无法幸免……南面的枪声在两小时后按时响了起来,而且打得比北面还要激烈。

第七十六章 叛变

阿富汗游击队就是这样……虽然很多人都不怕死、愿意跟侵略者拼命,但却很难让他们有组织、有纪律。

就像史密斯之前带领游击队打过的那一仗一样……他竟然以为只需要在每支游击队中安排几名军事顾问就能组织起游击队一起打上一仗……结果就只会是打成一种“乱战”。

至于我们的部队吧……那是用了一大堆的中国军人去领导、去控制……比如每门高炮就得安排两名中国军人带领四名阿富汗游击队队员,每几挺高射机枪就需要安排一个中国军人去做排长……就算是这样也要经过一次一次的训练、交流、演习……然后才能发挥出战斗力。

而且就算是这样我们控制起来已经很困难了,因为游击队队员人数在增多,而我们中国军人严格来说一直都在减少。

而且有些战争还必须得让阿富汗游击队自己干,就比如说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