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倒是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部队……却是打游击战的祖宗,所以只要一看地形资料就知道现代化装备甚至过重的装备都不能带太多。
事实也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其后的战斗中,苏联军队就体现出各种不适应,后来甚至还从越南聘请了顾问来指导苏联部队对付阿富汗游击队……
这听起来似乎很可笑,越南可是苏联的小弟诶,苏联竟然要从越南聘请军事顾问来指导他们作战……但战场的现实就是这样,不管你在什么地位,只要你没有经验无法适应这里的战场,就必须得低头。否则,你就得面对更多的伤亡,或是毫无进展的战事。
“营长!”听完了拉吉尔的话后,赵敬平就皱着眉头说道:“这么看来……咱们似乎没有多大的发挥空间!”
我明白赵敬平这话里意思……很明显的,苏联的扫荡只是还没搞清状况的瞎打……他们能对游击队造成的伤害仅仅只有空中力量及对粮食的搜括。
粮食搜括方面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只需要购买粮食然后通过巴阿边境送到游击队手中就可以了嘛,这一点美国佬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做到……他们有的是钱!
至于那空中力量嘛……一方面是这种打法对游击队的伤害极其有限,这时候苏联方面的空中力量还十分薄弱……主要原因是空中力量会给后勤补给带来十分沉重的负荷,比如直升机……这玩意打出去的子弹、导弹和油料都需要后勤补给,粗略估计一个直升机团每天需要的补给都达到近400吨,而因为阿富汗没有铁路而且还是个内陆国家……内陆国家就无法使用海运,所以补给完全靠汽车运输,于是每天能从苏联运送来的补给能达到1500吨就不错了。
那么很自然的,苏联军队为了保持大量的装甲车、坦克、步战车、汽车以及士兵的补给,就必须尽量减少后勤的负担,也就是减少空中力量的使用。
这也是符合苏联入侵阿富汗第一阶段的国情的……第一阶段苏联要面对的是阿富汗政府军,要攻陷并占领接着驻守的是阿富汗城市和交通线,所以当然要以陆军为主。
于是这时苏军与阿富汗政府军的空中力量总共才不过几十架次……具体有多少架我无从得知,因为就连拉吉尔也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苏联装备阿富汗政府军的直升机还不到十架。
十万的阿富汗政府军……直升机还不到十架,可想而知这空中力量有多薄弱了。
另一方面则是我们自己本身就没有防空武器……咱们带的可都是些步枪、火箭筒、迫击炮之类的玩意,就算我们想拿苏军的空中力量开刀也毫无办法。
也就是说……苏联军队虽是名为扫荡,但对游击队却可以说是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游击队对苏联军队也无能为力……开玩笑,苏联军队手里多的是炮兵、装甲兵和各种重武器,游击队只要一走出山区只怕就再也没有回去的机会了。
那我们还进入阿富汗干嘛……
我们要的是打一场仗立威不是?但这样的情况还进入阿富汗……只怕也会落得像游击队一样的下场,就是在山区里躲避苏联军队的搜捕,根本不敢与苏军硬碰硬。
会议室里的干部们也都是知道这些……所以个个议论纷纷讨论着这个问题,但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拿不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营长!”赵敬平在旁劝说道:“鉴于是这么个情况……我认为苏联的扫荡对游击队的威胁并不大,再加上哈桑这些人的训练才只有一个多月,各方面都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是不是……再等一段时间!”
“是啊营长!”张作亮也赞同赵敬平的观点:“我们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就算去了只怕也找不到战机……”
“不!”我摇了摇头。
我知道赵敬平和张作亮这是在找台阶给我下,刚才说要打现在又没得打……但我却有另外的考虑。
“同志们也都知道……”我说:“最好的训练就是在战场上,所以这一仗不仅仅是为了立威,对训练也有好处。更何况……我们自己都没有进入过阿富汗战场……我这里说的是阿富汗战场,我们虽然都有打过仗,但打仗的地方却是越南,是潮湿的越南……战场不一样战术也就会跟着有所变化……这个变化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有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熟悉战场……那又怎么能训练阿富汗兄弟或是给他们提出意见?”
“营长说的对!”教导员点头赞同:“虽然越南战场与阿富汗战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多山,比如环境恶劣,比如还是打我们擅长的游击战。但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植被,比如水源等等……这都决定了阿富汗战场的不同。战术、战略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会随着地形、气候等外界因素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熟悉这些,那在将来指导阿富汗游击队作战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犯下错误,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