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每名烈士的抚恤金只有五百?”闻言我不由一愣。
“没办法!”教导员脸上有些尴尬的说道:“牺牲的战士多,国家也有困难……”
听着这话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
接着没过一会儿就见教导员从屋里提着一大袋钱递给我……我不由吓了一跳……三千五有这么一大包?都跟现代几万似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时代的纸币最大面额只有十元,也就是五百元的话至少也得有五十张,再分成几个信封装好往袋子里一摞……就成了满满的一袋钱!(注:79年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币,最大面额十元,第四套人民币于80年发行。)
“地址都在资料上面!”教导员交待道:“找着人的时候千万要核对一下,不要发错了!”
“是!”我应了声,带着张帆去食堂胡乱的扒了几口饭就上路了。
坐在吉普车的时候,我顺便就翻了翻那几名烈士的资料……资料右上角贴着他们穿着军装的黑白照片,都是些很年轻的战士……我对他们似乎有些眼熟,有一个我甚至还记得跟他说过话……但却不记得他是什么时候或是怎么样牺牲的了。
反击战的战场……平均每天都有五千多人牺牲,这对于现代战争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时大家都在拼命,身旁到处都是尸体和鲜血,根本就没有心思去顾及身旁的战友怎么了,或是哪个战友受伤了。
补充兵也是一批一批的补进来,再一批一批的牺牲……所以许多战友就像我手中拿着的这些资料和照片一样……我们曾经一起同生共死过,一起在一个连队跟越鬼子拼命过,但我却不知道他们是谁,甚至直到现在才知道他们的名字。
张帆轻轻地握着我的手,似乎是想让我的内心平静下来……但她却不知道,战争刻下的创伤,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抚平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误会
我负责的这几个烈士是山西大同方向的兵,距北京三百多公里……这如果是在现代的话不过就是五、六个小时的车程,但这时代公路差,再加上半路上吉普车还出了一次故障,于是在第二天凌晨才到达第一个目的地。
当然,这一夜我们就不得不在吉普车上渡过了,话说这时候虽然已经是七月了,但是在晚上还是挺冷的,特别这吉普车还是敞蓬的……这是为了作战方便,敞蓬车的好处一个是在碰到敌情时可以迅速跳下车做出反应,另一个就是在车上可以打枪,必要的时候甚至还可以加上一挺机枪或是无后座力炮什么的。
只是这却苦了我们几个了,司机和警卫员在前头轮流开车,我和张帆就在后头冻得瑟瑟发抖……好在司机后来从后备箱里翻出了一件雨衣才挡住了一些寒意,同时这也给了我抱张帆一整晚的机会。
不过也不知道是因为太冷还是因为心情比较沉重,那一整晚我都没有占张帆的便宜,纯粹只是躲在雨衣里头抱着互相取暖……这也让我体会到了另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有点说不出来,在现代也是从没有体会过的。
后来想起来,觉得这应该是因为我和张帆直到这时还没有性,也正因为没有性所以双方对彼此就会有更多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就会像催化剂似的使彼此的感情不断的升温,到了现在似乎双方都习惯了彼此的存在。
但是我想,我跟张帆之间的感情之所以能够这样自然而然而又润物细无声式的成长,跟张帆的性格其实也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如果是陈依依……她的方式就是热烈、直接、大胆,这也许是战场培养出来的性格吧……战场上的许多东西都没法像和平世界里一样慢慢来,因为在战场上如果不及时抓住机会也许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
这会儿陈依依又会在哪呢?不知道她找到了她的妹妹没有,或者说现在也许已经在回国的路上了……我承认自己有点用心不专,在怀里抱着一个女人的时候心里却在想着另一个女人,但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却一点都没有罪恶感。
终于在半睡半醒中……天边出现了一道日曙光,这太阳一出来先不说是不是真有热量洒在我们身上,看到这样火红火红的光线心里就先暖和起来了。
这时司机小李把车停了下来,一边搓着手一边抽着凉气说道:“营长,太冷了,咱们在这休息下吧!我去问个路……”
“嗯!”我点了点头,这时才注意到路边的田里已经有几个农民在地里干活了。
乡下的农民在夏天时干活的时间一般比较早,为的是白天太阳太晒人,所以有些人宁愿避开阳光曝晒的时间段早点起床干活。
这时张帆才猛然发觉天色已经亮了,赶忙从我怀里挣脱了出来。我笑了笑顺手就把雨衣给她披上,然后下车在路上搓着手跳了跳。
“营长!”警卫员给我替上来两包压缩饼干,说道:“吃点东西吧,吃了会暖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