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1 / 2)

“报告连长!”就在战士们忙着教学的时候,419高地上的观察哨就通过对讲机朝我报告道:“越鬼子派了坦克上来了!”

我仔细一听,山的那一侧还真有几声“隆隆”的马达声。

于是我就明白了越鬼子在等什么,他们是在等坦克的火力掩护……话说这坦克在高地战上虽然无法发挥其机动性,但做为火力掩护还是相当强悍的。

一是其自带的坦克炮与高射机枪威力不俗,特别是越军坦克还有许多是装备线膛炮,其无论威力还是精度都要优于迫击炮。

另一方面,则是坦克的装甲可以为掩护部队和冲锋部队提供必要的掩护,只要这些坦克是在反斜面而且是在我军火箭筒的射程之外……那么我们就拿它们没办法。这火箭筒的射程只有坑爹的三百米,而且风偏率还相当的大……于是越军坦克一般都可以直接抵近我军山脚下。

毫无疑问的,这么一来越军掩护部队就近得多,冲锋部队的冲锋距离也跟着大大缩短了。

但实际上……越军却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在我意识到我军炮火不如越军的时候,就基本已经放弃山顶阵地了。

也许有人会说……上一回咱们就用定向雷把敌人从山顶阵地上打下去了不是?

但这种方法能用一回、两回,却不能用第三回……越鬼子难道明知道我们在山顶阵地上布有定向雷还会傻乎乎的派大部队上来让我们打?他们只需要先派十几个人上来“踩雷”就可以了。

所谓的“踩雷”也就是我们对侦察排雷的一种说法,这种侦察排雷跟普通的排雷又有点不一样,普通排雷应该说大多都是有时间,危险性虽高但还是可以凭着本事保住性命。但是“踩雷”呢?

就比如说定向雷……这种雷因为引爆时间完全是掌握在敌人手里的,所以严格来说根本无法排,对方看到有人上来引爆就是了。但问题是……如果咱们只派少数的几个人上去呢?引爆的话就只能炸死少数几个人,不引爆的话……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定向雷被破坏掉。

因为这种侦察排雷,基本可以说是去送死,所以战士们很形像的把它称作“踩雷”。个中的意思就是用人命去换敌人的地雷。

所以,定向雷也不是万能的,我相信越鬼子再次进攻的时候,会用炮火照着山顶阵地进行一次密集的轰炸,然后再派人上来“踩雷”。因为我们在炮火上没有优势,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这么做……

现在,在知道越军把坦克调上来之后,我就更加确信自己放弃山顶阵地这个做法没错了。

第五十一章 反斜面战术

越军的进攻很快就开始了,就像我预想的那样……他们在用坦克组成了一道防线后就马上发起了攻势。

开始照例一阵炮轰,只不过这一回越军轰炸的重点是山顶阵地……很明显,他们是担心我们再次在那里布雷。接着就是十几个人的小分队上来“踩雷”……

越鬼子完全没想到的是,这一回我们已经完全放弃了山顶阵地防御,这使得那些负责的踩雷的越鬼子大感意外,原本根本就没打算活着回去的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次任务会这么轻松,以致于来来回回的在山顶阵地上检查了好几回这才向后方的越军报告情况。

这一来越鬼子就有些不知所措了……这种心理其实也可以理解,在战场上当一场胜利来得太容易时,那就要想想这是不是陷阱。越军很显然就是抱着这样的心理……这使得越军没敢派大量的部队冲上山顶阵地……最终只派了一个排小心翼翼的摸了上来。

从这一点来说,我似乎犯了一个错误……我应该充分发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那一套,那越鬼子以为是打败了我们才对。这样至少能让越鬼子多损失一些兵力。

不过话说回来了,主动放弃山顶阵地利用反斜面作战……越鬼子对这一套并不陌生。

事实上,这一招最早是在我军对付小日本的时候就已经用上了……许多人以为,山顶阵地不是制高点吗?那主动放弃了还不是把主动权交到了敌人手里?这会有什么好处呢?

但这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原因是我军火炮火力不如敌人,火炮不如敌人,那么坚守山顶阵地就会遭受到很大的伤亡。阵地是死的,是需要人来防守的,如果人都打完了,那阵地自然也就守不住。所以……在战场上对阵地和地形的退让有时是必须的,保存有生力量与敌人坚持斗争才是目的。

如果放弃这山顶阵地就不一样了,首先敌人的远程炮火和直瞄炮火以及火力掩护单位都会失去作用,比如榴弹炮、无后座力炮、坦克炮、高射机枪……这些都是打低射角或是打直线的不是?山顶阵地在那挡着呢!

能起作用的就只有迫击炮,但迫击炮也会因为看不见山的背面而没有目标……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用炮兵观察员在山顶阵地上引导射击……那首先得炮兵观察员保住性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