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撤退的重点,原因是我军步兵部队十分庞大,东西两线共投入九个军二十余万人,这同时也是我军的有生力量,一个弄不好比如撤退过于仓促、密集等就很容易遭到越军步兵的包围或火炮的杀伤。
所以,在这个阶段主力部队采取的是“交替掩护,分批撤退”的战术。所谓的“交替掩护,分批撤退”,就是每个部队都不是一撤到底,而是今天这个部队撤个几公里构筑防御工事,明天那个部队撤个几公里……这样无论越军什么时候朝我军撤退部队发起进攻,在我军的撤退途中几公里处,总有一支部队构筑好防御工事严阵以待。
最后撤退的就是工兵以及少量步兵部队。
这支部队比较特殊,工兵部队的任务就是在我军后撤的道路上布满地雷,同时还要炸毁铁路、公路以及桥梁等设施。很明显,这样做的结果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延缓越军的追击。
当然,因为工兵部队的作战能力较差,所以还要留下少量的步兵做为工兵的掩护。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这撤退阶段那地雷是一车一车的往前线运……好在这布雷并不是什么复杂的工程,否则只怕这工兵累也要累死了。
于是这几天就是工兵部队的天下,丛林里、山路上、田地里,甚至在河里都有布雷的工兵的身影。他们白天布完雷后为了避免自己人误入雷区,总是会在边延插上一面面小红旗,于是在夕阳放眼一望……地上到处都是小红旗迎风飘扬。
爆炸声也一声接着一声的此起彼伏,不用问……那是工兵部在炸毁越军遗留下来的军事设施,公路、铁路、桥梁等也事先装好了炸药,只等着我军步兵撤退之后就进行引爆。
上级这么谨慎的组织撤退工作当然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心中却一直有个疑问……像这样的大撤退很难组织不是?上级为什么要提前公布我们撤退的消息甚至是撤退的日期都公布呢?
古往今来发生过多少次战争,不管是打赢了撤退还是打输的撤退……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当做重要军情密不外宣,甚至还常常要做出假像让敌人以为没有撤退。其原因很简单,如果敌人不知道已方何时撤退那就意味着我军有更多的撤退时间,这在战场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就比如说现在,我军如果没有对外申明撤军,而是大张旗鼓的做出要进攻河内的样子……那么好吧,越鬼子所有的兵力和精力只怕都会调往河内并组织防御。接下来我军就可以从容不迫的撤军,等越鬼子反应过来再组织兵力追赶只怕都来不及了。
然而,这撤军的消息甚至连时间都一经宣布之后……那高兴的只怕就只有越军。
一方面他们可以蒙蔽越南百姓,说是在战场上解放军已经不敌越南人民军,在越南人民军的英勇作战之下很快就要开始溃退了。
越南政府要做到这一点似乎不难,因为越南是个十分封闭的国家,越南百姓听到的看到的大多都是越南政府希望他们听到看到的。于是乎,越南政府就可以在国内大造声势并宣称很快就可以转入反攻了。事实上越南政府也正是这么做的。
另一方面,让越军知道了我军的撤退时间……那无疑就可以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追击,甚至还可以事先调配好步兵、炮兵做好追击的准备。只等着我军撤军的那一刻,他们就开始大举“反攻”。
以上无论是哪一方面,对我军来说就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所以我就有点猜不透上级的意图。
这个疑团最终还是让罗连长给解开了,他吸了一口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么做在军事上当然没有半点好处,这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政治上的考虑?”闻言我和战士们不由一愣,谁也不知道这在政治上还会有什么好处。
“我们不是从一开打就强调不侵占越南的一寸土地么?”罗连长点头接着说道:“在发起这场战争之前,我军就强调这是一场有限的战争,是为了教训下越南政府。现在,我们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就对全世界宣布撤军,这也是进一步表明我们的立场,重申我军打这场战争的意义和目的!”
“哦!”罗连长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这些话不是说给越鬼子听的,而是说给国际社会听的,尤其是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
有句话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前我国是与苏联在争,越南这个小国就在中间收益,它一手伸向中国另一手又伸向苏联,哪个国家给的利益多就靠向哪国……这种把中国直接放在国际竞争的一线位置上显然是不利的,何况这时的中国自己也是个穷国,勒紧了裤腰带援助了越南之后反遭其害……
但是,一旦与中美建交之后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在明面上就是美苏两国在争斗,而中国就退居二线,在美苏中间起到四两拔千金的作用。
苏联敢得罪中国吗?一旦逼着中国彻底靠向美国,那它就要面临两面夹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