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页(1 / 2)

“宋大王,此时此刻,我等不宜出兵,还是拒守咸阳,等待阎帅灭了赵云,回兵合师与我们共同对付袁尚,方为稳妥之策,袁尚狡诈,急切出师,恐有不利啊。”

宋建哈哈一笑,摆着手道:“孟先生也忒小心咧,袁尚麾下不过是八万兵马,而你额之兵却有近约十七万众,此等兵力差距,咱们一只防守也就罢撩,谅呢袁尚如何敢来?作死咧!额此番秣马厉兵良久,此刻正是一举歼敌之机!先生不要劝额,还是整备羌兵,来日起至渭水,跌袁尚呢个屁滚闹流!”

孟建摇头道:“袁尚兵马虽少,但战力不弱,从当初一战灭了赵昂便能看出来,此时与他交锋,疏为不智,还是稳守等阎帅回师,静待良机方是上善之策。”

宋建摸了摸下巴上的羊毛卷,转头问苏毗格道:“丞相肿么看?”

苏毗格微微一笑,道:“我们的兵马比袁尚多,大王出兵正面击之,可也!”

孟建诧然的望了一眼苏毗格,心道以这家伙的谋略,怎么竟然也能说出此等不智之话来?

不过他立马就明白了,宋建和苏毗格,这是想乘着阎行不在,击溃袁尚谋取长安……

果然,联合军的势力虽大,但却是各有所算,各自筹谋,关键时刻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主,想要同心同德的携手抗敌,太难了。

事到如今,阎行不在,主动权落在宋建身上,自己只能听从,若是关键时刻自己还和宋建和苏毗格闹矛盾,面对袁尚,岂不是自寻死路?

无奈之下,孟建亦是只得随着宋建和苏毗格出战了。

宋建此番,意图乘着阎行不在,自己私谋长安,尽起麾下兵马十万,外加阎行留下的七万羌族,共计兵马十七万离开咸阳,东向去战袁尚。

此时,袁尚的兵马已经抢在宋建之前渡过了渭水的浮桥,并把兵马背对渭水面北布兵,等待宋建的兵马前来。

消息传到宋建军营之后,他立刻找苏毗格商议。

丞相苏毗格闻信后不由得仰天大笑,道:“人言袁尚狡诈,实乃谬传,仿效古人背水之战与我等对抗,真愚不可及也!此番必破其之!”

“……”

第四百八十五章 计取咸阳

袁尚将兵马背对着渭水安营扎寨,仿效古人韩信的背水之战的策略,被苏毗格一眼看穿。

宋建急忙垂询苏毗格,面对袁尚的背水战阵,应如何对之。

苏毗格谏言于宋建:“袁尚将兵马背列于渭水之边,其意乃在‘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想借此持一时急勇而战!溃我大军,此策易破!大王等且休与其硬战,只需兵分两路,一路为我枹罕雄师,由大王亲自率领,安置于袁尚的营盘之东,一路便是由孟建率领的羌族,可让孟建安营在袁尚的营寨之西!两路互为掎角之势,袁尚欲置之死地而后生,把自己的兵马置于险地,则必然力求于急战,若不急战,则久险生乱也!大王与孟建两营互为犄角,以强弓硬弩,厚甲钢盾守住栅栏,任其来攻也不出战,待其兵马疲惫,再乘胜出击,两路攻之,必然可胜!”

宋建深然苏毗格之言,分东西两路安营扎寨,与袁营遥遥相对。

果然如苏毗格所料,袁尚背水之阵排成之后,便立刻将兵马分为两路,一路由马超率领,一路由庞德率领,前往东西两方邀战,宋建依计不出,只是令重步兵守住栅栏,弓弩手射住阵脚,盾牌固守!

马超和庞德见邀战不成,随即猛攻两处营寨,怎奈敌军数量重多,又是一味的固守栅栏,死活不出,一时间却是形成了僵持的对持。

如此正中宋建下怀,拖得越久则对自己越有利!

前方的战局僵持,后方的袁尚营盘内,有些人可就忍不住了,王平便是第一个。

他急匆匆的赶往袁尚的帅帐报信,刚一进去,却见袁尚正在扶着帅案,盯着眼前的一个茶盏中冒出的滚滚蒸汽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