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英法俄三国错误与否,以后的战局会证明的,如今他们在我大清的西北挑起了属国的叛乱,这样的叛乱,已经被镇压了,因为英俄两国的挑唆,这场战争,我大清与我大清的属国,死伤几十万人。
他们拙劣的伎俩,已经玩砸了,大清的怒火不会因为投降而平息,有些事情,做了就要付出惨重的!极为惨重的代价!
当然,诺贝儿先生或是你手下的科学家,若是不想参与军械的研究,本公是不勉强的,毕竟这是东西方之间的战争,在感情上有些事儿,大清会充分的体谅你们的!”
为了稳住诺贝尔,杨猛也在划定战争的性质,侵略战争,尤其是东方发起的侵略战争,对于西方人来说是不太好理解的,作为皇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诺贝尔必须知道一些事情,用来压制欧洲科学家的情绪。
英俄两国玩砸了,西北的战事,恐怕大半年之后,就要传遍世界的,皇家科学院的这批专家们,最好在思想上有个预备,不然将来的舆论会让他们进退两难的。
“公爵大人,我明白您的愤怒,我会做一些事情的!”
虽说东西方的文化不同,但沙俄却是一个异类,它的官场文化,与大清多少有些关联,混过沙俄的诺贝尔,可以准确的把握杨猛话里的意思。
“这样最好!刚刚本公给你看的东西还是要保密的,若是泄密,这批枪械就会提早加入战场的,这样会有许多无辜的人死去!”
第八百四十一章 沙俄参战
站在海船之上,看着清国不知死活的在战争之中大兴土木,或许这种可笑的行为,是英俄两国的指挥官和公使们,需求自我安慰的唯一办法了。
杨猛回到津口之后,皇家科学院工地海面上的英俄战舰也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动手的迹象,只是每天都有许多人,站在甲板上拿着单筒望远镜瞭望这边的工地。
“唉……成也电报败也电报!或许这些人得到西北的战况之后,哭都找不着调门吧?
尽情享受如今的居高临下吧!以后这种时间,不会有了!
知会西北,加快速度收拾阿富汗的英军,派出三汗国的人去策反哈萨克,全力准备与沙俄开战,告诉左季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准备车驾,回京!”
若是英俄的指挥官们知道西北的战况,或许就不会如此悠哉的看戏了,电报对于战争的作用有多大,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克里米亚战争之中虽然运用了电报,但是,英法俄三国都没有杨猛这么清楚实时战报的好处。
左季高收拾西北四汗国的速度,绝对是世界第一的速度,等沙俄发现不妙之时,恐怕战火就要烧到本土了,与沙俄作战,杨猛从来也没想过一战功成,三到五年的灭国大战,只是最低限度的预测,弄不好这场战争就要持续十年以上。
针对沙俄的战争,可以说是穷兵黩武,接下来的几年,大清的百姓们就要遭殃了,支撑一场几百万人的战争,即使杨猛用了许多心思在粮食之上,接下来的几年,大清的百姓依旧要在饥饿线上挣扎。
大清与沙俄的国力是差不多的,虽说杨猛手里的现金银足以支撑这样的战争,可这样的战争对于金银的需求是很小的,粮食、物资、补给,要比金银有用的多。
与沙俄全面开战,英法在背后支撑沙俄,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等西北的战报到了津口之后,英吉利低头也是必然的,大清与英法联军的战争,最终被拖入泥潭的不是英法两国而是沙俄这个倒霉蛋儿。
拼人口、拼国力、拼消耗,就是这场战争的主题,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筹备战争维护大清的江山社稷,就是杨猛接下来的任务。
百姓对于战争的耐受度是有限的,前线人马几百万,后方人马数千万都要为战争服务,而大清没有足够的国力,杨猛也不想单独负担这样的额战争,枪械、物资,杨猛可以出力,但庞大的军饷还是需要朝廷出钱的,而朝廷的财源就是征税,这场战争虽说对金银的需求不大,但是需要的军费也是不小,十数亿或是数十亿两白银左右吧?
虽说这些银两都是在大清国内流通,但总要有人出不是?杨猛没有延续大清国祚的任务,从根本上毁灭大清才是他的任务,但是,近期维护大清的国祚,让大清朝廷背起割裂沙俄的重担,也是必须的,新国度绝不能背上侵略的恶名!
杨猛针对沙俄的大概谋划,左骡子那边很清楚,虽说对于大清与沙俄之间的国战不怎么支持,但西北的左骡子,是根本无法左右大局的。
不说杨老三在军队之中的脉络,但是一个杜家老二就不是左骡子能随便处理的人物,中亚三汗国,很好征服,基本上军队走到哪,哪里就要臣服,杀得人有限,阿富汗那边也是差不许多,英吉利驻扎在阿富汗的人马,连带着英吉利本土以及阿富汗的当地军队也不过数万,派一支五万人的军队,轻轻松松就能重整阿富汗的政局,如今左骡子要面对的抉择是如何对付哈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