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8页(1 / 2)

只是这皇家科学院的位置不怎么繁华,是在山林之中,或许安静也有利于科学家的研究吧?”

京津一带多山,杨猛不打算占用耕地,毕竟耕地涉及到了粮食,滩涂和山地就是皇家科学院的选址所在,京津周边的山地,因为采伐与耕种,大多都是荒山,正好趁机绿化一下。

“是真的吗?”

对于杨猛这个清国公爵的话,诺贝尔是有些不相信的,占地几千英亩的皇家科学院,绝对是世界第一啊!

“嗯!本公说的是主建筑群的面积,绿化的面积不算!

这次来的有欧洲的设计师,皇家科学院的设计,大清皇室也会出一部分设计师,中西合璧的皇家科学院,主建筑面积万亩左右,再划几万亩的山林作为皇家科学院的住宅与休闲地带,你看规模如何?”

建皇家科学院,对杨猛来说也是大事儿,这是吸收世界头脑的机会,将皇家科学院建在进口,杨猛也不全是为了自己的方便,津口直通渤海,将来这也是个万国汇聚的地方。

“哦……空前的规模,这样的花费恐怕不小吧?”

对于杨猛的话,诺贝尔也是多少有些疑问的,主建筑面积过万亩,那就意味着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英镑的花费,正值战时的大清国,有这样的财政能力吗?

“花费自然不少,但这些就不是你们该操心的事情了,你们该操心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皇家科学院的建筑图纸。

这段时间,本公会建造一些临时的建筑,在设计图纸的同时,诺贝尔先生就是皇家科学院的首任院长,你要带领欧洲包括我大清的科学家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出大规模转炉钢厂、硫硝酸厂、化肥厂的图纸。

钢厂,最好要有万吨的产量,酸厂的产量也要在千吨以上,至于化肥厂最好也是万吨规模的!”

建筑,对于杨猛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如今最难的就是钢材、各种酸以及化肥的产量了,只要这三大工厂,能有万吨级的规模,五年之内铁路遍及大清北方还是可以想象的,至于南方的山地,杨猛就不敢奢求了,据说当年四川一带的铁路网,可是在有了相当技术之后,耗时十余年才建成的,如今的南方和西南,还是要以公路和运河为主的,在那边建铁路,如今的技术还差了一些。

“公爵大人,难度太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杨猛的要求有些超脱实际了,万吨规模的厂子,这不可能啊!

“没有难度,还需要皇家科学院的人马吗?记住了!最短!最快!最大!”

第八百三十六章 不务正业

与英法洋夷交战的关键时刻,国内上下都在筹备西北战争的时候,杨猛却在津口停了下来,先是给皇家科学院划了三万亩的山林,后是召集皇城造办处与明湖的人马,在津口开始大兴土木。

而且这地点选的也极为微妙,正在海口附近,杨猛这些日子没事儿就要到工地视察一下,为了委托其间,僧格林沁的马队不得不派出了三万人马拱卫皇家科学院的工地。

这还只是个开始,几天之后,杨猛下了一道命令,开始在江南、西南、西北召集各色的艺人,若只是建筑艺人还罢了,可杨猛的命令下的却极为宽泛,凡是手艺精妙的艺人,俱在招收的行列之中。

建造皇家科学院就跟建造园林差不多的,户部的拨款,第一笔就是五百万两银子,这个也是杨猛弄了一张条子定下的,如今的户部,皇帝的圣旨都不如杨三爷的条子好使,莫说是五百万两银子,就是五千万,他们也不会打磕巴的。

之后又是巨量建筑物资的运输,杨猛在津口的所作所为,已经稍稍的影响到了运河的航运,如今的大运河,不仅要承担京郊战场的物资运输,前去西北的物资,也要到山东段才分流到黄河的。

在徐子渭等人的眼里,这皇家科学院说白了,就是建在津口的园子,杨三爷如此做事儿,多少有些不务正业的意思了。

留下岑毓英和李秀成坐镇京师,无奈的徐子渭坐着火车,偷偷的来到了津口,如今这时候,杨三爷做这些,损伤军心啊!

“三爷!三爷!西北打的不可开交,各地的工程如火如荼,津口的和谈已入僵局,您还是到京师坐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