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枪炮的事情,单单拿出一个洋药说事儿,大清的土药,单说威力的话,也不错,但与洋药一比,差的就厉害了。
庚子一役的时候,就有官员试过,同样的鸟枪,用洋药能打七八十步,用同样的土药只能打三四十步,土药多一些也能加大鸟枪的射程,但炸膛的危险就大了好多,一半之差啊!
就这洋药一样,就能在火器上看出差距,而且之前购置的外洋火器,还有一大缺点,那就是弹药自给的问题。
胡林翼虽说是官宦之后,但真正的上位还是以兵事起家,他对这些火气多少有些研究,许多外洋的火器,用洋人的弹药是一个威力,用了自造的,也就表现平平了。
如今官军的火器多以抬枪为主,不是因为这抬枪的威力大,而是因为抬枪与鸟枪相比,用起来算是比较安全的。
“区别?要说这区别那就大了,一是这价钱,购置洋枪,咱们不能用最次的吧?最好的人家不卖!中不溜不上不下的,价格可不便宜,在西洋,我水师团练之中的洋枪,精工制造的不过几十两银子一把,还要带上枪套和一定数量的弹药。
到了咱们这边,不仅这价钱变成了二百两,而且这枪械,也不是精工所造,火枪这东西,涉及兵士的身家性命,官军的鸟枪、抬枪,用起来不是有这么句口诀吗?
低头闭眼缩脖子!为啥有这说道,各位自己回去琢磨,这火枪不是精工所制,用的久了也难免要用到这句口诀。
这就是外购的第一弊端,价高货次!”
杨猛说到这里,也就停下了话头,毕竟他现在是在养伤期间,弄得精气神太好了,就该出纰漏了。
在古雅月的服侍之下,杨猛喝了半盏药味冲人的补益汤药,缓了缓气息,才向堂下望去,如今堂下诸人的矛头已经指向了曾涤生。
杨猛给几人的褐贝丝和击发枪,虽说用的都是圆形铅弹,但与各人营中的鸟枪一比,这威力和准头,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即使是褐贝丝,比之鸟枪,那威力也不可同日而语,鸟枪的口径虽小,但装药量有限的很,射程只有褐贝丝的六七成,射到靶子上的威力也大相径庭。
说的简单一些,那就是鸟枪三十步之内打不死人,而褐贝丝在三十步之内的威力,就只能用沾到身上非死即残来形容了。
褐贝丝与鸟枪相比有明显的优势,而杨猛的线膛击发枪,与褐贝丝之间的差距,也如之前一样,三把枪三层天呐!若是真正的对上了,死伤的人数,不可估量呐!
之前杨老三话里有话,而且分析的利弊,仅从一个价高货次的方面考虑,大清就有自造火枪的必要,这曾涤生不同意,胡林翼自然要问问他原因的,而且是质问。
“涤公!您这边为何不应承呢?”
按曾涤生与胡林翼的关系,这话本不该问的这么直接,胡林翼虽说如今高过曾涤生一头,但他胡林翼的前程,却是曾涤生出过力的。
如今这局势,长毛贼都数千数千的装备洋枪了,即使是湘勇对上这玩意儿,也难保不败呐!而且湘勇之前还有败在长毛贼手里的前辙,曾涤生不支持造枪,实在是不该呐!
“兹事体大!造枪虽说必要,但涉及到了洋务,就如杨部堂所说,方方面面的事情太杂、太乱,不是我曾涤生不应承,而是应承了之后,办不到呐!
朝中的那些老大人,就是洋务的一大桎梏,他们不许,朝廷那边怕是应允不了的,咱们私底下做,却是悖乱之行,该当如何抉择,涤生也是在苦苦求索之中。
这次正好杨部堂、骆抚台、胡抚台还有季高俱在,咱们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有一个折衷的法子。”
说起这办洋务,又触及到了曾涤生心中的隐痛,杨老三、左季高怕是已经私自涉及了,不然杨老三水师团练的战力不会如此的突出。
话还是那话,这人呐!没有谁精明谁傻缺一说,只有个反应快慢而已,这都小半个月了,曾涤生就是再迟钝,也能悟出一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