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杨军门杀过多少人呢?”
“不计其数!”
几句话,曾涤生就溃败了,想想这杨老三一路走来,岳州斩杀头颅八千,武汉数万百姓殒命,黄州六千,此次黄鄂二州,怕是又要过万了。
有了杨猛与曾涤生的口角之争,军帐的气氛也压抑了不少,将近半个时辰的沉默之后,外面的轰响,惊动了众人。
走出军帐往下看,江面上也升腾起了阵阵的火光,篝火、炮火映衬之下,三条翻江龙也摆出了横阵,翻江龙的设计也改了数遍了。
起初的翻江龙只是一艘动力船、十艘驳船,如今后面多加了一艘动力船,龙形战阵用于突袭陆地上的敌人,而打横的战阵,那就是正理八经的水师作战了。
前后突袭,翻江龙的速度飞快,但驳船也有一个好大的弱点,那就是转弯儿的时候别扭,速度提不起来,一旦速度过快,就会使整个船队翻覆,这也是杨猛用臼炮的原因所在。
有人观战,臼炮的数量不能太多,加装了许多三磅炮之后,翻江龙要保持火力,只能横着来了。
虽说这样作战,限制了翻江龙的速度,但以木帆船的速度,还是追不上翻江龙的。
一里,就是翻江龙的作战距离,这是根据三磅炮的射程定的,虽说战船上的三磅炮在不停的射击,但杨猛知道,真正的杀手锏,还是船头船尾的八磅炮,和船腹之中的那几门臼炮。
三磅炮的实心弹丸虽说对战船有一定的杀伤力,但要击沉一艘近二十米的江船,没有十几发、几十发炮弹很难!
八磅炮,虽说依旧不是重炮,但射程和威力比三磅炮都大了不少,只要击中了船底,虽说一样不能一发击沉,但对战船的伤害,还是可圈可点的。
二十四磅臼炮,这玩意儿的威力也得看运气,开花弹若是能落进船舱,一炮毁船不在话下,即使落不进去,最多五发,江船也得玩完。
大清的战船,火炮大多在船舷的位置上,船头的火炮虽大,但也不过是两千斤的铁炮,一里的范围,基本是三磅炮和两千斤铁炮的射程极限,这时的炮弹很难造成有效的杀伤。
还有就是,战船上的铁炮,那是铸铁的炮壁上或多或少的都有砂眼,实量装药那距离炸膛也就不远了,三分药、五分药,至多六七分药,也就是装药的极限,石达开水营的主炮,即使开炮,炮弹也多半落在了翻江龙的身前。
而列强各国的三磅炮,都是锻铁精铸的,是可以稍微超量装药的,虽说也有炸膛的危险,但仅仅保证一里之外有些杀伤力,超量的火药并不是太多,即使炸膛,应该能撑上几十炮的,只要翻江龙去追击,石达开的主力船队,那臼炮也就能用了。
虽说下面炮火隆隆,但江面上的水战,却颇有喜感,三十艘长毛贼的战船,在使劲的猛划,可就是接近不了杨老三的水师。
而这些战船之中,却时不时的有几艘船帆被毁的掉队,这些战船,唯一能威胁到翻江龙的,就只有胡乱飞窜的火箭了。
望着一支支带着尾焰的火箭,杨猛知道自己见了管风琴排枪,为什么觉得熟悉了,这东西,就在嘴边啊!喀秋莎!沙俄的喀秋莎呐!这时候的海战,要是有了装了白磷的喀秋莎,只要中了一发,风帆战舰,恐怕就要去见祝融喽!
“唉……耳熟能详的东西,咋能忘了呢?”
铁甲舰的两门主炮并不保险,好像这喀秋莎才是最好的大杀器,貌似那东西射程,也不比岸防巨炮差的,而且这玩意儿,精密制造可以,土造也不是不成。
只要能保证这玩意儿,不在船上炸了,大概有个攻击的范围也就失了,最不济以量取胜就好,海上作战没那么多的顾虑,火药和白磷又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至于外壳,热挤压的铜管貌似也不费力,一千发搞掉一艘战船,也是赚大发了。
杨猛在看着一支支火箭胡思乱想,而那些个火箭,在房翻江龙的身上,不时的擦出一片片的火星,这也是观战的诸位最好奇的事儿了,难不成杨老三的水师战船加了铁甲?这花费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