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一句,杨秀清也是有目的的,如果石达开要的人多,这小兄弟,就不能用了,若是要的人少,还能凑活用几下。
“就目前的局势来看,西征大军增兵是必然,我觉得七八万足以!
若是东王有苦难,三五万兵士,三五万壮丁也行!西征的两路大军,多少有些富裕的军械,无非这些壮丁也训练过,到了前线再配发军械,也可堪一战的。”
江南江北两大营,对天京来说是个威胁,虽然之前两大营的兵马走了一部分,但近期,这两大营的人数,又多了不少,天京是天国的根基,在这事儿上,石达开是不会跟杨秀清耍心机的。
“既如此,那就给达胞一万老兵,三万新兵,六万壮丁,凑齐了十万这个吉利的数字,但愿这次达胞领军,旗开得胜!”
石达开实在,杨秀清也不吝啬,与倾轧相比,如今扩大天国的地盘才是大事儿,在为政之道上,杨秀清无疑算是个合格的。
“承东王的吉言!敢问东王,达开何时启行?”
“自然是越快越好!”
用了几天的时间整军之后,石达开就率领十万大军乘坐战船七千余艘,分水陆两支大军,溯江而上抵达原安徽省府安庆。
石达开到了安庆之后,先是曾天养的大军下了庐州,弄死了太平军的死敌江忠源,没两天的功夫,国舅赖汉英也下了南昌,这些功劳自然算在了石达开的头上,身在天京的杨秀清看了战报也是大喜过望,同时心里对石达开的防备也越来越重了。
到了安庆之后,石达开也做出了部署,将安徽的军马交予,杨宜清、杨辅清两位国宗,以石凤魁、石镇伦为大将,检点曾天养辅佐两人,率四万大军,三千战船,自九江入鄱阳湖,进攻湖南。
撤回黄州的石祥祯,同样给了他四万人马,三千战船,这一路人马要分兵一万扼守田家镇,一旦韦俊那边的试探不利,石达开也有对策,让石祥祯汇合韦俊,沿江直下入洞庭湖区,两路并进打湖南,至于湖北,暂时放弃。
石达开自天京而出,杨猛一早就得了消息,他率领人马与韦石二人,在黄州相持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韦俊的一万多人马就动了。
“王八犊子,还真要动手啊!石相公,别怪三哥心狠了,既然要打,那就死磕吧!”
韦俊从正门出城,显然不是撤退的节奏,这八成是石相公那厮要试试自己的身手,若是可战,只怕武汉三镇,就要陷入战火之中了。
太平军的四万人,扼守田家镇,对杨猛来说也是个老大难,打韦俊的这一万多人马,杨猛还有些信心,打田家镇的四万人马,三千战船,杨猛也有些打怵。
这次出行没有带上翻江龙,即使带上一条,面对三千战船,翻江龙也是无计可施啊!一路退一路打,就是两条翻江龙联手,想要一次性歼灭三千艘大小船只也是妄想。
一个月的时间,杨猛也没闲着,四千绿营兵、八千大烟鬼,也都在整训之中,生死威胁之下,那八千大烟鬼,也暂时摆脱了烟土,一个月的操练,原本互不熟悉的绿营兵,也能勉强参战了。
对于绿营兵,杨猛可没什么善心,实战练兵,这韦俊的万余人,就是磨练他们的好对手。
瞧石达开的排兵布阵,这位也是个护犊子的主儿,除了安徽一带用的是杨秀清的直系,其他两路人马,都是以石姓为主的。
韦俊怕也是石达开手中的一枚棋子,这次韦俊全军出动,怕是试探的因素占了多数,但杨猛可不管是不是试探,只要露出了敌意,那就是敌人,管你是什么原因,敌人就是该死的。
有了绿营兵做炮灰,杨猛用兵也不像之前那么谨慎了,论做人,杨猛可不是什么好人,自己的麾下该珍惜,朝廷的兵马就是炮灰,只要不是同一阵营的,在杨猛的眼里,多半也不能算人。
韦俊的人马出了黄州城,杨猛驱赶着一万多绿营兵,也直愣愣的扑了上去,这样兵对兵、将对将的大规模硬捍,杨猛也是第一次。
他也想借着湖北的绿营兵,感受一下冷兵器作战的氛围,这倒不是为了好看,杨猛主要还是想研究一下清军的战法,毕竟要想篡政,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韦俊是先动的,也就占了先机,火炮,韦俊的军中也有几十门,但用起来就麻烦多了,没有炮车,就要临时筑造炮台,韦俊算是擅守擅攻的骁将,他先动的目的,也就是为了筑造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