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曼德勒一带更好防御,百姓的撤离,马上就要开始,不然一旦暹罗军队参战,缅军失去了人数优势,就要大规模的溃退了,暹罗的那一幕,想必缅王不希望发生在自己的地盘之上。”
英缅之间的僵局,是不会持续很久的,英吉利不会在缅甸长时间作战,缅王是个关键人物,一旦缅王被生擒,那就代表着整个缅甸沦陷。
现在的缅甸还只是个小水洼,不足以陷住英军,缅王若是依照自己的思路退守曼德勒的话,绵长的补给线,和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会一步步把缅甸变成泥潭的。
杨猛要做的不只是拖住英吉利,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也很想吃下,英吉利的这支印度军团。
“乔孤乃明白,只是,三爷如果想参战,是不是要早作准备啊?”
“嗯!这个提议不错,计长,你跟着乔孤乃去会晤一下缅王吧!打着蓝旗军的旗号,别他妈漏了咱们的底子,让缅王继续糊涂吧!”
单单指望缅军,很难挡住英泰联军的,这次依旧是缅军的复仇之战,举全国之力征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一旦暹罗军队的人数超过十万,加上英军的辅助,缅军想要挡住这样的大军,没有几分胜算的。
“三爷,那咱们有多少人参战?”
“三到五万!人数不要咬死了,咱们出多少人还要看最终的局面。”
第四百一十九章 节节败退
乔孤乃带着杨猛的建议,徐子渭带着蓝旗军的橄榄枝走了,杨猛也在准备着面对自己的战争。
僵局只是更惨烈战争的肇始,接下来的英缅战争,就会变得更加残酷,暹罗参战是必然的,但这头带着仇恨的凶兽,会把英吉利的谋划,搅成一坨狗屎。
英吉利的目的是殖民缅甸,而暹罗的目的则是灭掉整个缅族,殖民是需要劳动力的,而灭族大战需要的只是杀戮。
英吉利与暹罗之间的利益,有着极为突出的矛盾,从短时间来看,英吉利引入暹罗军队,对于他们打破面前的僵局有莫大的好处,但之后的结局就不好预料了。
暹罗的加入,只会让缅甸的反抗越来越激烈,现在的缅王有几十万青壮,暹罗参战之后,就会有更多更多,毕竟暹罗要灭掉的是所有缅甸的百姓,有了灭族的压力,缅王的凝聚力只会越来越强大。
如今的莫塔玛,几乎就是无人区,缅甸的百姓,能撤走的早就撤走了,剩下的也大多藏在深山之中,想要从莫塔玛搜刮补给很难、很难!
得到了英吉利的邀约,早有准备的暹罗王,也慨然应诺,十万暹罗大军带着粮草,三天的时间,就在毛淡棉集结了。
战争之中的学习,互为对手的双方是最好的师徒,缅甸和暹罗之间更是如此,暹罗大军携带的粮草,只有区区半个月的,这对于现在的战争规模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上一次缅泰战争,缅军实打实的教了暹罗人一把,打仗是不需要补给的,只要有敌人就好,遇到了敌人,补给的问题,就解决了。
暹罗王摆出的架势,大出英军将领的预料,本以为暹罗能派个两三万人,就不错了,没想到竟是十万大军。
米实塔的战况堪忧,对英军来说,暹罗友军的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虽说暹罗军队,用的大多是冷兵器,但这对英军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英军在缅甸的阵地上撕开了口子,近战的时候用枪还是用刀,区别不是很大。
陪着十万友军,驻扎在莫塔玛的英军欢欢喜喜的上路了,有了绝对数量的军队,阵地战,就变得很鸡肋了,任何缅军的阵地,都挡不住十万暹罗大军的冲击。
破阵、屠杀,身为前锋的暹罗大军所过之处,唯有遍地的尸骸。对此英军上下,也没做出多大的反应,英帕尔的事情,虽说印度总督那边封锁了消息,但屠城之事,还是在印度兵中,传的沸沸扬扬,因此暹罗军队大肆屠杀投降的缅军,并没有遭到友军的制止。
对于这方面的情报,也是缅甸上下极为关注的,杨猛的人更是如此,暹罗军队只是在前线屠杀了几千降卒,暹罗大军要灭掉整个缅甸的消息,就在上缅甸传的沸沸扬扬。
走漏这样的消息,对缅王来说也是件好事儿,暹罗屠杀降卒的消息走漏之后,缅王也做起了表面的推手,一张张告示贴遍了上缅甸,一场殖民战争,直接就变成了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