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十几万两,要想凑够运输滇铜的船队,也得百十万两上下,朝廷正值银荒时节,这大量的金银外流,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谢大人体恤,这事儿我们杨家接下了。购置洋货,我们这边多不用现银,云贵川藏的土产,足够置换洋货了,如果赶上时机合适,在江南等地购置茶叶,还能小赚上一笔。”
大清的银荒,主要是因为鸦片,自打十五家商盟建立之后,大清的白银外流,已经大体上被遏制住了,而杨家每年还能从云烟的贸易之中,弄上几百万的金银,这些事情都在悄悄的发生,过不了多久,也将变成麻烦。
“嗯……那这现金现银外流之事,源自哪里,你能说的上来吗?”
有些事儿,林则徐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杨家老三,做别的事情有些莽撞,但在经商的事情上,说起话来有礼有节,思虑非常之缜密,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奇事,看来老天也想让行善积德的杨家,过上大富的日子啊!
虽说林则徐有时也指责清流们,以破坏风水之说抵制洋务,但他也是个迷信的人,不然仅凭一句山向不利不能遽葬,林老虎也不会把郑夫人的灵柩一停就是大半年。
大清的白银外流,弊病出在哪里,林则徐很清楚,鸦片二字摧心肝啊!
“这事儿啊!当然说的上来,贩烟土呗!这事儿按我的意思来,就是动用大军抓着就杀,杀完之后抄家灭族,这里面可是很有油水的。”
说起鸦片,杨猛也有些无奈,东印度公司大半的鸦片都被他截了下来,可大清各地的鸦片生意,还是如火如荼的在做着。
云南的鸦片种植,已经被打压的差不多了,可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却成了种植鸦片的大省,鞭长莫及、望洋兴叹,就是杨猛的无奈。
“你啊!这话也是随随便便能说得?这些话,以后谁问起来,都要装糊涂,该怎么说?
不知道、不清楚、不明白、不擅长、嗯嗯啊啊就是回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然潘仕成那边有了轮船,你就带上二百督标去广州公干吧!这事儿一定要办的稳妥,沿途不可另生枝节。”
这次滇铜解京,林则徐真是打算让杨老三带队,这次让他去广州购船,也是为了让他熟悉一下轮船的性能。
“标下遵命,不知什么时候动身?”
果不其然啊!林老虎里里外外都在指点着自己,看来解铜进京,就是自己想推脱也推脱不掉了。
“越快越好。记住!购船的时候,一定要问明白吃水的深度,长江还好些,大运河这些年有些地方淤塞,吃水太深的船舶无法通行,你选购的船舶,一定要能行进京师的码头,不然一切都是白费。
时间上也不能耽搁的太久,这次解铜事关重大,一定要小心谨慎,莫要洋人蒙骗了。”
对于轮船,林则徐也有一定的了解,火轮行进内河水道,说说很简单,可里面的学问可是不少,这次用轮船解铜,无非是个幌子,让朝廷看看轮船之利,才是最根本的。
至于能装载多少滇铜,那就属于无所谓的事情了,只要轮船开到京师,那这事儿算大功告成。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三度赴粤(下)
从林老虎那里拿了公文和兵票,杨猛出了总督府,直奔西山而去,赴粤、解铜,自己可能几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呆在云南了,西山是云南发展的中枢,必须要安顿好。
到了西山杨猛跟着葛仕扬转了一圈,现在的西山,除了铁厂和墨厂还算是工厂之外,其他的地方,就跟实验室差不多少,一间间房子里全是在研究各种技术的小团队,金发碧眼的洋人,也多了十几个。
“葛师傅,那些可是传教士?”
对于传教士,杨猛打心里不喜欢,他们这不是在传教,而是在搞文化侵略,培植汉奸。大清的地形地貌、资源矿产,是他们最关注的东西,友好?糊弄傻子还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