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1 / 2)

杨猛购买专利的钱,柯尔特只收了二十万美金,其他就转为了柯尔特兵工厂的股份,现在的杨猛才是柯尔特兵工厂的第一大股东,这柯尔特算是个厚道人。

除了这些涉及商业的事情之外,其余的就大多是感谢的话了,对于杨猛十几万美金的借款,柯尔特很感激,那个时候他都要放弃枪支制造业了,可天降横财才让他的事业有了新的转机。

而杨猛给他介绍的壬雷斯,也是帮了柯尔特一个大忙,柯尔特左轮手枪能受到米利坚军方的青睐,也是壬雷斯的一个朋友出了大力,没有东方知己杨猛的关注,柯尔特觉得自己,很可能会被湮没在历史的大潮中。

在信件之中,柯尔特数次提起杨猛,语气都很是钦佩与敬重,早年间柯尔特做过水手,到过东方的印度,对于东方人,他还是接受的,对于东方人,柯尔特并不像英吉利那样戒备。

杨猛能从信件之中感受到,柯尔特是真把自己当做了朋友。

“杨将军,柯尔特先生还有一份秘密的礼物,他从壬雷斯先生那里知道您这边缺少铸炮的技工,便在米利坚的最好的几个炮厂,以柯尔特兵工厂的名义,聘用了十几个最好的技师,无论是什么样的火炮,他们都可以制造的。

他们的聘金,柯尔特先生在米利坚每人付了一千美金,剩下的就要杨将军来承担了。”

天大的喜讯啊!霍华德的这番话,对杨猛来说无疑是天籁之音,想什么来什么,太好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造一把枪有多难(上)

云南现在最缺什么?不是火枪也不是左轮手枪,而是火炮,最缺的就是火炮。

有了火炮,只要炮弹稍加改进,杨猛就什么也不怕了,清廷、列强,只要掌握了先进的铸炮技术,在火炮上与列强没有差距,谁敢来云南炸刺儿,竖着来的杨猛就能让他横着回去。

“好!好!!好!!!霍华德如果让你负责铸炮的技工,你能让他们尽心教授知识吗?”

葛仕扬毕竟不是专业的铸炮技师,有了柯尔特提供的十几个米利坚技师,这铸炮的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铸炮杨猛关注的不是这些技师有多好的技术,他最关心的是,这些技工能教授多少铸炮的知识,不然就凭这十几个鸟人,累死他们,一年又能铸炮几尊?

“当然可以了!他们可是与柯尔特先生签了合约的,必须为柯尔特兵工厂,在清国培养出合格的铸炮技工,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回到米利坚,他们也会被告上法庭的。”

听到霍华德的这句话,杨猛的心情大好,壬雷斯不错,柯尔特更不错,自己的这一步走对了。柯尔特面对的是米利坚军方,有了柯尔特这层关系,加上米利坚现在温和的对外策略,自己的云南在军工科技的发展上就有了坚实的后盾。

通过米利坚再与欧洲各国互通有无,造船的技术、造枪的技术、造炮的技术,再加上自己肚子里的东西,只要云南有了合适的技工,掌握了列强各国的技术,那用不了几年,云南在陆军的装备上,就会与列强各国持平。

至于海军,杨猛心里还是有些不确定,海军不像陆军,有了合适的枪炮,就没有多大的差距。海军,绝对是个技术兵种,而且杨猛还极度的不熟悉,云南的海军,杨家的海军,想要建成不怎么困难,但是想要在海上称雄,或是能守卫大清的海防,这就需要不断的摸索了。

路已经有了,该怎么走,能走成什么样,杨猛自己也不清楚,默默的整理了一下自己肚子里有限的海军知识,杨猛只对内河炮舰和快艇有些印象,其他的舰船,除了一个大体的形状,具体的数据参数,就不是以前的杨猛能够接触的东西了。

云南身上的担子不轻,但好在已经有了柯尔特的左轮手枪,如果制造出了这个,在加上一些火炮,杨猛有信心锻造出一支,对列强各国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近战强军。

但现在这一切都还是幻想而已,究竟结果如何,还要看造枪的结果如何,大清与米利坚在技术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人!

自己初期训练的那些人手,能不能学会霍华德等人的本事,才是成事最关键的一步,看着学不会,也不是什么笑话,技术壁垒也是个很玄乎的东西,云南工匠的自身素质,与米利坚相比差了不少,从手工业者一下转化成工业时代的技工,也不知道能不能一帆风顺。

带着喜悦和惆怅,几十条船组成的船队,停靠在了西山谷尾的码头附近。几十个专业的造枪工匠,十几个职业铸炮技工,这对西山的葛仕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助力。

与霍华德见面之后,葛仕扬也很兴奋,自己终于有了一个一样肤色和发色的同僚,自己不太擅长的军火方面,也有了合适的人手。

看了西山的实际情况之后,霍华德和一众米利坚技工,得出了一个让杨猛有些失望的说法,西山虽说条件不错,但并不适合建造大型的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