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1 / 2)

对于这种稀奇事儿,百姓们只会津津乐道,眼下的京城,刘同寿应试已经取代了宫禁闹鬼,或者说在后者的基础上升级了,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谁要是不知道点相关的内容,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京城人。

而朝堂内部对此虽然众说纷纭,但众官员的态度却都很暧昧,就连科道的那些言官,都是讳莫如深,一个跳出来提反对意见的都没有。

谁也不笨,赶在风头上跳出来,那是要遭到皇帝和张阁老的联合打压的!京察断绝了张孚敬的仕途,同时也成就了他的凶名,没哪个不开眼的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惹他。

上层建筑稳定,民间喜闻乐见,中间有些个想不开的读书人眼红刘同寿的待遇,折腾着蹦跶几下,又能闹出多大的事来?

张璧桌案上轻叩几下,加重了语气道:“就算士子们真的失了控,就能旧事重演不成?况且,衡仲你没看出来么?有人在引导舆论呢。”

“谁?”蔡昂吃了一惊。

“谁在引导舆论不重要,关键是他们引导的方向……”

“就是这样才有问题啊!”一提起这事儿,蔡昂就气不打一处来:“也不知道是哪个缺德东西,在士林中宣扬什么陈例虽不足取,但大明规制完善,就算偶尔开个准入的后门,也不至于坏了规矩,结果士子们不再关注事由,反而盯上了考官,这真是……”

说到这里,他忽地心念一动,“莫非是张阁老在暗中……”

“非也。”张璧摇摇头,“皇上的性子执拗,若是真有人盯着他下恩旨的事情不放,反而会激起他的性子,反而坏事。以张阁老的手段,他只会乐见其成,而不是相反。再说,他若是真有心,也不会在这种旁枝末节上下功夫,你知道那刘道长这两天在做什么吗?”

“炼丹献药么?”

“衡仲差矣。”张璧一拂长须,呵呵大笑起来,笑得极是畅快,“他在闭门读书!”

“啊?”蔡昂茫然。

“他在读书,那就好办了,倒时候你我只看皇上的意思,皇上若是明显有暗示,那你我就顺水推舟,担了这污名。若是没有,那就照章办事。今天皇上不是在旨意中说得明白么?近年监试官宽,纵致场中士子通同传递,作毙多端,今所遣御史务尽心防禁,违者重罪之!”

张璧一字字道:“这是奉旨办事,皇上总不能不讲道理吧?所以,你我面上只管叫苦,私下里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原来如此,崇象高明,小弟受教了。”

第171章 玄功造化,天子门生

刘同寿闭门苦读的消息,之所以传得这么快,主要是因为他的住所太公众了一点,保密措施不足。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皇帝三番四次的派人去探问,每次派去的人都不同,这一来二去的,很快就搞得人尽皆知了。

一直换人,是因为探查的结果很不合常理,所以,皇帝非常焦虑。他怀疑,小道士是不是吊他胃口吊上瘾了,和身边的宦官们串通好了一起忽悠他。

嘉靖的智商是很高地,交泰殿装修期间,宫人们的情绪变化他都看在眼里,连那些人对刘同寿的亲近和尊敬,他都是了然于胸。

嘉靖对此并不怎么在意,和他那位不拘礼法,行为荒诞的堂兄不同,他不是从小就被当做帝国接班人培养的,他喜欢别人畏惧他,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感觉。他认为,敬畏二字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崇敬到了一定程度,才会产生畏惧,在这方面,他是成功的。

宫人们感激刘同寿,不过是畏惧皇威的表现罢了,嘉靖不会认真计较,不过,若是这些人联合起来,试图控制他的情绪,那就不可原谅了。

几次探查都没得到想要的结果,嘉靖沉不住气了,尽管焦虑后的释放确实很爽,可他依然不喜欢这个过程,所以,他第二次派出了黄锦,打算彻底解决这个麻烦。

一回生,二回熟,黄锦不是第一回来,这次也是轻车熟路。客栈的人都知道他身份,也没人拦着,梁萧直接引他到了刘同寿的书房。

站在书房门口,黄锦却没急着推门进屋,而是摇着头,长长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