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1 / 2)

某日,她午间小憩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幼弟不知所踪,心中咯噔一声,慌忙跑去府中废弃院落里找,惊险万分的在他淹溺之前,将他从池塘中捞了出来。

这两件事郑姒都说中了。

只可惜,却没能激起什么水花。

那个妇人又痛失孩子,心情沮丧,自然不会主动提起她在翡州普陀寺遇到的指点她的奇人。不然旁人知道她被提醒之后还这样犯蠢,岂不是让她更抬不起头来?

而那个薛七娘生性谨慎,是个喜欢将万事都藏在心中的性子,在救了幼弟之后,面对众人对她的赞叹,随口用心中感应之类的托词将此事含糊过去了,不曾向旁人提起她在普陀寺遇到过一个神乎其神的青篱娘子。

那妇人跑的太远,郑姒不知道她的情况,而薛七娘却就在翡州城中,探听消息相对简单。

她在听说薛府发生的事情之后,察觉到自己没有姓名,虽有些遗憾,却也没什么办法。

这件事让她意识到,自己想靠书中的情节点扬名并不是易事。

毕竟翡州只在开篇和裕王出场的时候提到过,它在书中所占的篇幅很有限,所以在此地发生的、可供郑姒利用的情节并不多。

她想走玄学的路子,还得再费些心思才成。

于是,她开始打听和拜访翡州有名的算命先生和巫觋老道。

一段时间之后,她在山野间遇到了一个云游道人。说起来,那道人与她还颇有几分缘分。

当初郑姒费尽心思想留在翡州,后来能成事,还是多亏了这个道人。

他这个人十分上道,心思活络又机敏,那时郑姒只说自己想留在翡州,请他帮帮忙,可他却为此特意给她编了一个她身上有仙位的瞎话,还说的头头是道,让人连连点头。

所以之后,郑姒留下的事根本没遇到什么阻力,就成功了。

这次恰好又遇着他,郑姒思忖了一番,觉得自己缺的就是这种张口就来的忽悠人的能力,于是便笑盈盈的缠上了他,说要聘请他当自己的师父。

那道人名叫吴钱,法号无虔,原本是不收徒的,可是听到郑姒给钱之后,他立马同意了。

可能是名字里缺钱的缘故。

于是,郑姒就这样走上了招摇撞骗的道路。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在刚刚遇到吴钱的这个夏天,她每个白日都在捧着易经犯困,每个夜晚都在看着星星发呆。每天都在怀疑人生的想,这个吴钱明明是个学术大拿,为什么看上去那么像江湖骗子。

若是早知如此,她绝不会选他碰瓷。

在郑姒白日里沉浸在晦涩的卦理中,夜晚仰望漫天星宿的时候,她翘首期待良久的那位裕王,终于开始有动静了。

头两日的时候,他先是站出来当街施粥,说要与百姓一通挨过这场劫难,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也将民众的好感拉满了。

之后,他慢慢开始一些平疫治乱的举措。

先是自掏腰包,赈济棺木,让豫州城的曝尸于外的死者入土为安,而后又广招医者,许诺以重金,让豫州城渐渐涌进一批活跃的大夫。

这个阶段,豫州城的百姓惊喜的发现,他们的裕王殿下不单单是一个吉祥物,竟然还有这般经天纬地、治国安民的本事,不由得心悦诚服,感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