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1 / 2)

其他弟子虽然不太认同这话,但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除了刘方这边,还有一些新进大臣也在家中聚会。

这类臣子都是积极进取型,他们觉得陛下病重,对他们来说是个好机会。若是他们能借这个机会讨好新帝,将来必定能得新帝重用。这类臣子以旬嶙为首。

还有一类臣子就是野心勃勃,陛下对官宦子弟非常严格。寻常百姓当官,每年只需要参加两回考试。

而官宦子弟却要参加四回,并且为了避嫌,他们不能在亲属所在衙门共事。

这就都能刷下一大帮二世祖。

这些二世祖都是被父母宠着长大的心肝宝贝,哪怕别人嫌弃,在当爹娘眼里,他们都是最好的。

陛下不肯给儿子一个机会,他们早有心生怨恨。

以前陛下英明神武,谁也不敢糊弄她,可现在陛下病重,新帝诸事不懂,他们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替儿子运作,将他们安插进去。

进入十一月,陛下身体越发病重,连早朝都不能上了,公主接到陛下密报,一路疾驰赶回京城。

刚到京城,旬嶙就带着一帮臣子久候她的到来。

公主下了马,亲自扶他起来,问了些陛下情况。

旬嶙忧心忡忡,“陛下最近一直卧床不起,陛下似乎对太医不怎么信任,始终不肯让太医诊治。公主回京,可要好好劝劝陛下。”

公主点头,“自当如此。”

旬嶙又恰到好处表达忠诚,“陛下不能理事,政务堆积如山,公主若是能替陛下分忧,也是尽尽孝心。”

公主打着哈哈,“旬侍郎说笑了,内阁三位辅臣是陛下左膀右臂,他们一定会尽心处理政务。孤放心地很。”

说着,她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她的身后跟着上千位镖骑正急速离去。

旬嶙属下小声问,“主子,公主这是什么意思?”

旬嶙看着公主的背影,眼眸浅淡,“公主似乎不恋权。”

属下暗暗猜测,“陛下只有她一个继承人,她这是有恃无恐,也可能她不想临了再出岔子吧?”

旬嶙笑了,“不急。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三位辅臣是陛下的好臣子,公主年幼,最不喜臣子指手画脚,她迟早会厌烦那三人。咱们有的是机会。”

属下眼睛一亮,“还是主子想得周到。”

腊月二十,林知惜于乾清宫驾崩,享年五十岁,膝下唯一之女庆元公主(二十四岁)继位,改元凤归。

大朝会第一次,新帝就让朝臣为先帝拟定谥号和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