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大臣闭嘴,纷纷看向凤至,看他怎么解释。
凤至恭恭敬敬回答,“陛下想任用穷苦百姓只是因为他们受过苦,当了吏之后,能够站在百姓角度,更用心为百姓办事。陛下的心是好的,但是人的品质与出身没有关系。所以微臣的意思,想要挑选用心为百姓办事的小吏,不如让所有小吏都参加科举。只要通过秀才,就可当吏,废除他们世袭,让他们能够干实事得到晋升,这样他们就有了进取心。”
众大臣议论纷纷,“这如何使得?咱们可都是苦读十几载才当的官。现在只要考上秀才就能当小吏,而且还能升官。那以后岂不是与我们平起平坐?”
这些自视甚高,从正规科举晋升的前朝文臣一个个炸开了锅,纷纷表示反对。
凤至也有话说,“陛下任用你们可不是看中你们前朝进士的身份,而是看你们还有其他可取之处。没看陛下根本不承认前朝读书人身份吗?”
众位大臣心头一梗,拿圣上的话来堵他们,竟然找不到话来反驳。
林知惜见他们说不出话,终于开了口,“朕之前不承认前朝读书人身份,只是因为你们的为官之道朕不喜。朕想要的官员是身先力行,为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才叫好官。当遇到强敌时要奋勇直前,而不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逃避行径。朕自前年开始就一直写书。”
“朕给百姓一个机会,也给读书人一个机会。只要你们能够按照这书上内容行事,通过考试就能当大玥朝的官。刚刚凤至说从秀才选起。朕觉得太低了。最起码也得是进士才行。前朝之所以覆灭,不就是因为官员冗杂,朝廷发不出俸禄,只能压榨百姓,才挑起农民起义吗?咱们要吸取前朝教训。精简办公流程。一些没必要的官位该撤就要撤。”
陛下发话,众位大臣全都屏息凝神听着。这位陛下心眼多得跟筛子似的,一不注意她就能给你下套。
刚刚她先损了前朝一通,后又挑了下凤至的刺。其实她也肯定了凤至的建议。官员要从小吏干起一步步升上来。如果凤至之前的提议是降低选拔标准,皇上提的就是打压新任官员,他们这些老臣反倒有了立足之地。
于是一个个都闭嘴不言,爽快通过了这条提议。
接下来就是细化规则。
因为要选拔小吏,所以就不能是每三年选一回,改成每年选一回,人数也从原先的三百提升到一千。
这些都是小问题,真正有问题的是皇上写的书。
皇帝摒弃四书五经,分别写了《文学》、《数学》、《律法》、《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和《化学》。
《文学》和《历史》就不说了,《文学》大部分都是识字和阅读理解。内容远比四书五经要简单。《历史》就是记录在史册上的历程。都是必学课程。
但是其他内容就让人难以接受了。
新帝在各个省开设工厂,设立免费学校,有些厂子就教些格物知识,他们也都知晓此事。但是当官为什么要学这些?
林知惜也有自己的考量,“当官会搞人际关系,能够统筹工作。但朕以为官员最要紧的是办好实事,尽快让百姓富起来。而现在各省都开办工厂,工厂的效益远比种地要富。如果官员都不懂这些格物知识,他们怎么确定自己没被别人糊弄!”
大臣们觉得她在危言耸听。林知惜也不跟他们废话。
说实话,她其实可以用强制手段让他们必须接受自己。但是她留下这些人就是拿他们磨刀。以后要是碰到这种怎么都说不通的下属,难道她都要换人吗?每次选拔官员耗时耗力,她再有钱也不能瞎折腾。
更何况她拥有九十九个世界的知识,这些人又不是天才,只听一遍就懂。所以她要用实际情况打他们的脸。
林知惜带他们去自己在京城新成立的工厂。
这是一家专门用来生产拖拉机的厂子。
这种机子早在蜀地就发明了,但是一直没有大力生产,一是因为蜀地山多,二是拖拉机需要大量的铁,而她当时为了打天下,铁要留着做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