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授看着这飞机的样子就指着机翼疑惑的问了声:“老和,你以前见过这样的飞机吗?”
和志民摇了摇头:“这是头一回!”
然后就“隆隆隆”的拖着故障车照这路走了,好不容易到了地头一看,傻眼了……这他娘的汽修厂居然是修飞机的。
“我也只是听说!”和志民解释道:“在飞机设计方面有一种理论,说的是平直机翼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垂直向的阻力会很大,我们把它叫作激波阻力。如果机翼后掠一个角度,就会在速度上升的过程中延缓激波的到来使飞机更容易突破某个极限速度!”
“可能有危险吧!”和志民回答:“而且可能有很大的危险,因为这飞机的操控可能跟以前我们所有的飞机都不一样!它是全新的,需要飞行员现场学习!”
“它的机翼这样设计,有什么原因吗?”苏欣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但那是毛熊的测试!”和志民反对道:“我们要对自己的飞行员负责!”
但现在,“米格15”可以算得上是第一款实用性的后掠翼战机了。
“可以这么说吧!”和志民回答。
和志民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因为他这种理论一直没有得到验证,所以他也不确定。
苏欣好奇的打量着面前这架飞机,在她看来除了机翼角度大一些好像与其它飞机没什么两样。
史上的“米格15”也不是第一款实用性后掠翼战机,它比鹰酱的“佩刀”稍迟一些问世。
“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苏教授一脸沉重的补充道:“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如果我们为了一名、两名试飞员的生命进行长时间测试,很可能导致前线更多的飞行员牺牲!我们这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明白吗?”
和志民深吸一口气,回答道:“飞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就是……”
这也是汉斯生产的me262成为首款后掠翼战机的原因,汉斯在有了喷气式发动机后马上就意识到后掠翼的重要性,于是的就把这名叫布兹曼的年轻科学家找来,然后专门为他提供了一个既便于保密又非常舒适的地方:不伦瑞克森林供其研究和实验。
“老和!”苏教授说:“团长说过,这是毛熊经过测试的机型!”
苏教授这么一说和志民就没声音了。
苏教授沉默了一会儿,就回答道:“这么说吧,如果是在和平时期,我绝对同意你的意见。但现在是战争时期,你知道我军‘拉5’战机的情况,它因为航程问题一度无法扩大战果甚至被敌人压制!”
缺点是更难掌控尤其在做大迎角机动时很容易失速。
确切的说有,但那是汉斯的m262,现在还没投入战场因此不为人知。
由于八路军此时已经能生产喷气式发动机,又有生产“流星”战机的生产线,此时生产“米格15”就有相当一部份是用已有的零件拼凑的了,再加上王学新给的图纸十分详细,这才只用了一个多月就生产出来。
和志民默默的点了点头。
因为这,王学新就想给把汽修厂改成“太原飞机制造厂”,这样就不会有误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一向严谨的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战争时期速度就是一切。
有时为了速度冒些险也是值得的,哪怕是飞行员的生命。
想到这,和志民就点头道:“我没问题了,你们向团长报告吧!”</div class="contenta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