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特洛伊看着墙壁上湿漉漉的水渍,评价道:“需要一个除湿机。”

这片地方接邻哥谭市的港口,地势位置又在地下区段,难免水汽繁重。魔术师大都有属于自己的魔术工房,推己及人的话,像是蝙蝠侠这样的英雄有个把据点实在太正常不过,特洛伊现在的心态完全就是“置身于别人的工房之中”,眼观鼻鼻观心地克制着自己的视线,真要细究的话,只能说是多年以来形成的习惯。

“如果关节痛的人有这个自觉的话就好了。”

卢修斯先生回答着些莫名其妙的话,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回廊,伸手在黑暗之中不知道摸到了什么地方,啪嚓一声打开了电灯。

“这就是真正的蝙蝠车。”

他说:“昨晚出了点小意外,撞角的地方出了点车祸,我们今天的工作是把这辆车修好。”

在设计图纸里看到过无数次的蝙蝠车就停在自己的面前。周围都是些颇具现代感的加工设备,智能手柄,以及蝙蝠车的各种备用配件,特洛伊大略扫了一眼,存放在这里的配件大概能够原封不动地再拼出一辆一模一样的车出来 每个部分都造价不菲,只能说不愧是布鲁斯 韦恩的手笔。

车子的一角有明显冲撞的痕迹,内置的合金保险杠有弯曲,安全气囊是弹出状态,大概是出了场不大不小的车祸。

“……这种驾驶速度在市区行驶果然还是太勉强了吧。”

特洛伊感慨:“而且车的质量又这么大,理论上转弯半径也会跟着变大,操纵起来就更复杂。”

“所以我之前才考虑过是否应该增加驾驶辅助修正功能,毕竟这种车全靠人类的反射神经很难驾驭。”

卢修斯叹了口气,说,自己曾经做过类似的尝试,但因为这种辅助驾驶系统对驾驶员的主观操作干涉太多,对方并不是很满意,最终将这个功能取消了。

结果就出了车祸,特洛伊想,安全驾驶果然很重要,等他自己改装车的时候,绝对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和性能,将安全性这个重要指标推后。

他先是检查了安全气囊的状态,又根据撞角的位置来反推车子当时的驾驶状态,理论上讲,参考这辆蝙蝠车的材料性能,他应该还能推算出当时这辆车的车速和遭受的冲击载荷,但现在手头没有计算机而心算的话,罗榭 弗雷因可以做到,或许斯塔克也可以,但显然他不行。

卢修斯已经率先开始了这辆车的修复工作,特洛伊摇了摇头,将自己大脑当中的杂念清理一空,紧跟上去 总归这辆车里装了行车记录仪,能否把自己的大脑当做具备有限元模块儿的计算机用并不影响他如今的这份工作。

“不过,说起来,蝙蝠侠怎么样?”

修缮工作仅靠他们两个人来完成,特洛伊作为年轻人,当然不能让卢修斯这个老前辈承担太多的体力劳动,主动揽过了大量搬运东西的活计,好在这里的自动化设备充足,能让他一边忙碌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这毕竟是他的车……把车开翻了倒是次要的,驾驶员的安全问题才更需要让人担心。”

“蝙蝠侠不需要别人担心。”

卢修斯看了他一眼,声音平稳:“咱们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

修缮的工作进行了一半,特洛伊突然开口:“其实我见到过一次蝙蝠侠。”

“诶?”

这句话确实让卢修斯有些惊诧。

他把那天突然遭遇抢劫的事情简要叙述了一下,放过了自己使用魔力击败对手那部分,只说在警察局录入笔录的时候,正好碰到蝙蝠侠在往警察局的门口扔犯人,一群人被捆得像是一串藤上的葡萄,想来当天夜里蝙蝠侠的工作量该是硕果累累。

那一幕确实透出了点神兵天降的意味。

而卢修斯在脑子里反刍了一遍这个画面,提醒道:“还是别太晚出门比较好,哥谭的夜里可不太安全。”

特洛伊深有所感地点点头,心里还想着那个被警察放走,重归哥谭夜色的半大少年。

*

蝙蝠侠或许没事,但布鲁斯 韦恩又出了新意外。

根据哥谭报纸上的小道消息,他们的公司老板前些日子在野山滑雪的过程中不慎摔伤,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扭断了自己的手臂,现在一条胳膊打着石膏,新闻还是从医院里传出来的。

特洛伊完全没有将这两者联立在一起,此时此刻,他们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在午饭时间激情吃瓜。

韦恩集团中午提供的鸡蛋三明治和沙拉都很不错,特洛伊在食堂里和几名同事坐同一个长桌,大家对“野山滑雪”这种极限运动的观感众说纷纭,有人觉得说不定挺有意思,但更多的人态度是“钱多烧的”。

“不是有那种说法吗,就是,有钱人已经轻而易举地获取了太多普通人觉得快乐的东西,所以他们愉悦自己的阈值就会越来越高,最后走向了极限运动,开始在生死之际获取脑内的多巴胺。”

一个同事评价。

“确实我也听说过这个……不过布鲁斯 韦恩也捐掉了不少钱吧?哥谭市的孤儿院,还有教育基金之类,我看也不是个小数。”

“但是那个,果然还是很害怕吧,我有点恐高,每次从十四楼玻璃窗向下看都会觉得头晕,上次还特意调了工位,就是为了避开窗户……韦恩先生,看上去不像是那么胆大的人啊?”

也有同事觉得匪夷所思,说不定这就是人不可貌相,社交场合端着红酒杯微笑的家伙也有一颗热爱冒险和极限运动的心。

“弗雷因怎么看呢?”

也有人问他。

其实布鲁斯 韦恩不止捐了孤儿院的钱,还在默默资助蝙蝠侠,他说不定是个蝙蝠侠的粉丝……当然,特洛伊没把这些话说出来,私自揭老板的底是不好的,这份工作相当不错他还不想因此再度离职。

“不管怎么说我都希望他活着,毕竟这个人要活下来才能给我发工资。”

这位新来的工程师想了想,郑重回答。

第26章

从斯塔克工业开始踏进新能源领域之后, 这个世界逐渐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韦恩集团下属十四个军工类分公司的工作任务仍旧如常,而本部已经在跃跃欲试地想要在被开拓出来的新能源蓝海当中分一杯羹。

有这种想法的企业数目不少,而同样不少的, 还有针对托尼 斯塔克本人的谩骂和非议 他向来是个善于待在风口浪尖的人,无论是作为商人还是作为钢铁侠皆是如此,特洛伊每次在网上搜集到相关的信息, 都只能感叹对方的心理素质着实过硬。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新事物的诞生, 往往意味着旧事物的消亡。

世界各国都没有中断过对新能源领域的研发, 方向各有所长, 在其中探索的手段也不一而足。以特洛伊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包括“人工太阳计划”、“重聚变技术”、“基于现有核电站的技术改良”……

想要在原子能领域实现突破的尝试要多少有多少,但基本上都还距离商业化应用非常遥远, 其中最出色的试验结果, 也不过就是达到了“消耗的电能略小于产出的电能”这一指标, 距离形成稳定的商业体系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原本大家都保持着差不多的进度在向前稳步推进,结果斯塔克工业的冷聚变技术横空出现,并且很快就达到了可以稳定商业使用的程度 托尼 斯塔克本人就是最好的招牌, 甚至不需要额外打广告, 不然谁会把一个不稳定的反应堆装在自己体内呢。

这在缔造了一系列蓬勃发展的新产业的同时, 也导致了一大群人的努力在转瞬之间失去了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移动电话的普遍使用会导致电信公司的接线员大批量失业;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通道的广泛开拓, 也会让高速公路负责抬杆子的收费员迅速下岗 时代的车轮隆隆而过,将一切挡在面前的碾在脚下, 就像是斯塔克工业大批量裁掉他们的员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