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页(1 / 2)

虽是衣衫破旧, 但是他们眼中却都有一份独属于少年人的明亮意气, 让人看着便觉朝气蓬勃、倍觉期待, 这可比什么锦衣华服、金银玉佩让人欢喜得多。

也正因为如此, 即便是偶尔因为少年人抑不住的活泼性子闹出一点动静, 也能叫人一笑以待, 更何况这群年轻人也确实修养到家、没做过什么搅扰他人的事儿。

遇见的次数多了,楚路也略微思索了一下,很容易便想起这附近是个什么地方,连带着看这些年轻人的目光都柔和许多。

这心情大抵是某年春日种下一粒不知能否发芽的种子,多少年后故地重游,却发现这颗种子非但早已发芽抽条、还长成了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苗,意外的惊喜、也有欣慰。

……

春日转夏,天气冷一天热一天,稍不注意便会受寒。

这日台上的说书先生就换了一人,掌柜显然知道自家茶馆的招牌是什么,在旁赔笑解释着说:“孙先生前儿不慎受了寒,嗓子哑得说不出字儿来,实是不好来了。”

冲着孙先生名头来的大都是熟客,也不会因为这事儿闹起来,甚至一时多有关切。

于是,不多一会儿,掌柜的便手里捏着蛋怀里抱着鸡、左手小指屈起勾着一梭鱼、胳肢窝里还夹着点儿大葱青菜。他动作艰难地点头哈腰地道着谢,又保证说,“一定帮您把东西送到喽——”

那几个襦衫的年轻人显然并不是本地人,没地方抱鸡也没地方掏蛋。但几个人在一块拼拼凑凑,倒也凑出一小袋子铜板来,有个青年被同伴指派着的跑过去,想要把这铜板塞给掌柜。

“使不得、使不得,这可使不得!”

这掌柜一身都挂着东西,手都不敢抬一下,只能拼命的晃着脑袋、一边摇还一边往后退,“您们日后可是要做青天大老爷的,能在咱茶馆歇歇脚都是光耀事儿,哪能收您的东西?倘若我真收了,回头孙先生回来了,得埋怨我了……”

能开个迎来送往茶馆的人自然得嘴皮子利落,掌柜的几句话就把青年堵得哑口无言。

青年不太适应这客套,但是伸出去的手却没有收回,“您收着吧,我们平日里吃住都在书院里,也没有什么别的花用……素日里孙先生给我们颇多指点,有言道‘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既是师长病重,我等不能躬亲于前已是惭愧,若连心意都无,那岂非是彘犬之流?”

掌柜纵然舌灿莲花,却也未曾这么文绉绉地跟人争辩过,一时也是哑然,孰料还不等他再说什么,青年竟直接伸手把那钱袋塞进他的袖中,便转身就跑,七拐八绕的绕过人群,就回到自个儿刚才的座位上了。

掌柜这一身东西也不方便追,又有旁边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客人直接把路堵了。

他一时又是气又是笑,冲从那一桌子往这儿探头的年轻人瞪了瞪眼,但到底还是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