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1 / 2)

天天在外面游山玩水的你也好意思说这话?

不过他们也知道了,方言钦这是准备连他们也不放过了。

左相像是认命了,忍不住抬起了头,似乎是为了不让眼中并不存在的泪水落下来:“殿下,当年您及冠的时候,没给您起个‘扒皮’的表字,真是太对不住你了。”

方言钦试图解释:“……这不是因为下面的那些官员都还没有历练出来吗?”

铁花赤也说道:“殿下,你知道吗,就连我们草原上的人都知道薅羊毛别逮着一只羊薅的道理。”

方言钦:“……”

孙安康:“我们当年怎么就没有跟着仁端太子一起去了呢?”

方言钦:“……”

说的他还真就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真要算起来,资本家好像都没有他这么心黑。

因为他连九十多岁的老人都不放过。

只是不等他开口,元平帝就先反应过来了。

这些家伙想撇下他逃跑,没门!

所以他当即说道:“所以你们才应该帮着仁端太子守好这江山啊!”

一众老大人:“……”

怎么元平帝还帮上方言钦了呢。

所以他们也当即说道:“可是现在的大乾不是好好的吗,有没有我们都一样。”

元平帝:“你们怎么能这么想,你们的志气呢,你们的报负呢?”

“你们应该这么想,大乾现在离了你们一时半会儿的应该不会出事,但是你们如果能一直留在朝堂上,那大乾肯定会越来越好。”

铁花赤:“可是要想马儿跑,哪能不给马吃草的是不是?”

元平帝:“涨俸禄,明天就涨俸禄。”

……

眼看着元平帝把所有老大人的怒火都吸引走了,方言钦在心里为他们默哀了一下,然后果断地偷偷溜了。

当然了,如果这样的场景没有以后每年都上演那么两三次就更好了。

第243章

就这样, 元平帝又在皇帝的位置上坐了三十年。

这三十年里,四皇子、明信德、左相、铁花赤、孙安康、萧参、二公主……都先后去世了。

三十年后,元平帝咬死了方言钦当年说过的只比汉武帝多当二十六年皇帝的话, 说什么也不肯再继续干了。

方言钦没办法, 加上元平帝的年纪的确已经一大把了,而且也没有几年的寿命了,这才从元平帝手里接过了皇位。

然后第二天,他就留下一道圣旨,把皇位传给了原太玄孙, 现太重孙,顺便把补身丸的药方教给了她之后, 就带着谢温纶抢在元平帝之前, 离开了京城,去南边避冬去了。

据说原本正做着让方言钦好好尝尝社畜的滋味的美梦的元平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 正在修胡子的他手一抖直接就把下巴上的胡子剃了一半……

于是当天又成了鸡飞狗跳的一天。

彼时, 大乾已经是繁荣昌盛,万国来朝。

三年后, 元平帝也走了, 如方言钦所愿, 他在位八十年,享寿一百一十九岁, 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也是有记载的寿命最长的人。

早在元平四十年,当年和彭家人狼狈为奸的那一批清流文人就已经全都退出了朝堂。

而随着大乾国力的提升, 版图的扩大, 平民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新入朝的官员对元平帝和方言钦的感情与那些清流文人自然截然不同, 他们景仰方言钦,爱戴元平帝,对大乾能有今日的煌煌盛世发自内心的骄傲。

所以元平帝驾崩的消息传出去的时候,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街头乞丐,都放声痛哭,而后朝野内外一致同意为元平帝上谥号:仁宗皇帝。

为他宽厚待人,善于纳谏。

为他注重节俭,与民休息,在位八十年,只被动兴过一次兵戈,此后六十余年,边塞都不曾再起金鼓之声,使得大乾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

为他忠肝义胆,百年如一日,不忘兄嫂恩德,悉心培养侄子成材。

为他在国家危亡之际,毅然决定舍生取义,只为为百姓、为臣下争取到一些逃命的时间。

……

元平帝最终还是实现了他的愿望。

而他死后没多久,方言钦自觉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于是也带着谢温纶离开了这个世界。

至于那些曾经和彭家狼狈为奸的清流文人,因为当年元平帝只处置了为首的那一批人,剩下的大多只是贬官和罢官,所以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大多都活到了方言钦离开之后。

几十年过去了,有人迷途知返,痛改前非,从头开始,也有人在家族落魄之后,彻底恨上了皇家,只是元平帝和方言钦还活着的时候,他们不敢放肆,等到元平帝和方言钦都死了,他们自然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他们还是怕的,毕竟他们只是一群手无寸铁的书生,就算上面换了个皇帝,要收拾他们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他们敢做的,也就是偷偷摸摸杜撰一些皇家的野史,散布出去。

比如元平帝之所以对方言钦那么好,其实是因为他毫无廉耻之心,痴恋仁孝太子妃,却又爱而不得。

又比如二公主就是个人尽可夫的婊子,萧参也是个贪慕权贵的伪君子,两人早已勾搭成奸,只不过因为萧参的原配是个河东狮,又拿捏着萧参贪污的罪证,所以萧参才不敢将她休弃,光明正大地和二公主走到一起,而二公主终身没有再嫁就是最好的证据。